
1、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去年醫療保健人均支出2460元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2023年,在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中,醫療保健人均消費支出為2460元,占比為9.2%,排在第5位;全年總診療人次為95.6億,出院人次為3.0億。(來源于健康報)
2、國家衛健委:加強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就衛生健康進展成效有關情況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介紹,目前我國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居于中高收入國家前列,近年來積極發揮醫改的牽頭統籌協調作用,會同相關部門加強醫療、醫保、醫藥的協同發展。據統計,前四批76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了460多個專科、開展醫療新技術6200余項,患者外轉就醫較建設前平均下降了約三成;在醫保方面,進一步健全全民醫保制度,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640元。(來源于衛健委)
3、全國建設醫聯體1.8萬余個 雙向轉診取得顯著成效
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衛生健康事業進展成效。目前,我國已建設醫聯體1.8萬余個,雙向轉診取得顯著成效。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說,我國緊緊圍繞“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制度框架,以醫聯體建設為載體,以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分級診療為突破口,不斷完善頂層設計,構建更加科學的分級診療格局。截至2023年底,全國共建成各種形式的醫聯體1.8萬余個。2023年,全國雙向轉診人次數達到3032.17萬,較2022年增長了9.7%。(來源于中國衛生健康網)
4、兩部門頒布:健康照護師國家職業標準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國家醫療保障局辦公室發布通知,頒布施行健康照護師(長期照護師)國家職業標準。據悉,健康照護師(長期照護師)是指運用知識及技能,在養老機構等場所,為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人員等人群提供基本生活照料等服務的從業人員。也是將生活照料、醫療護理、健康管理、長期護理保險等專業知識與技能融合于一身的復合型人才。分為初級(五級)、中級(四級)、高級(三級)三個等級。(來源于醫保局 央視新聞)
5、我國非血緣造血干細胞捐獻突破17000例
據新華社報道,中華骨髓庫日前介紹,截至2月26日,中國紅十字會中華骨髓庫非血緣造血干細胞捐獻突破17000例。目前,中華骨髓庫的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數據已超過344萬人份,每日參與重癥患者的HLA(人類白細胞抗原)配型檢索。(來源于健康報)
6、肝細胞癌聯合治療中國專家共識發布
日前,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外科學系主任陳孝平牽頭,國內60余位涉及近10個學科的肝癌研究專家共同制定的《肝細胞癌基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聯合治療中國多學科專家共識》在國際知名期刊《肝癌》發表。該共識探討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治療肝細胞癌的臨床應用原則和方法,包括治療方案選擇、圍手術期應用、轉化治療、適合/禁忌人群的甄別、療效評價和不良反應管理。“共識”尤其強調了在多學科診療模式下根據肝癌不同治療方式的協同機制合理制定治療策略,同時關注臨床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和藥物方案的可及性。(來源于中國青年報)
7、我國在腦機接口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洪波教授團隊聯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賈旺教授團隊,利用無線微創腦機接口技術,成功幫助高位截癱患者實現用腦電活動控制電腦光標移動,意味著我國在腦機接口領域取得新進展。(來源于人民日報)
8、小分子多肽可有效抑制結腸癌轉移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胡俊波教授、王桂華教授團隊聯合電子科技大學許川教授團隊,通過RNA測序、蛋白質譜分析等,揭示了結腸癌轉移的分子機制,并提出小分子多肽可以有效抑制結腸癌細胞的轉移,為結腸癌尤其是轉移性結腸癌的靶向干預提供了理論支持。相關研究論文近期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來源于健康報)
免責聲明:若本網站字體或圖片存在可能侵權的情形,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予以及時撤除或作其他適當處理。特此聲明并望廣大公眾知悉和諒解。